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聖誕快樂】歷代香港聖誕卡有什麼不同?

聖誕節是一個由西方傳入香港的節日,聖誕卡當然亦一樣,最初只在香港的西人社群中流傳,慢慢在戰後被本地華人開始接納,不少華商為用作聯誼、送禮,到後來在各階層都開始普及。傳說中香港有一商界鉅子十分討厭聖誕,不但一聽到「聖誕」便會無名火起,更會問候別人娘親。原來,他在兒時因為家貧,而未有金錢購買聖誕卡。因此他竟把別人送他的聖誕卡刪去姓名,再轉贈他人。結果當然是東窗事發,更被同學恥笑,亦令他踏上討厭聖誕的旅途。究竟以前的香港聖誕卡的設計怎樣的呢?又是什麼公司負責印刷?

戰前:以香港風景為主的聖誕卡

現在我們有Skype、WhatsApp等線上通話工具,可是回到十九世紀,書信可是來到香港的西方人與家鄉親友聯絡的唯一方法,而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更是用來講一下自身近況及在港所見所聞的好機會。為讓親友看看香港景況及著名的海港,十九世紀時不少聖誕卡也以「香港風情畫」為題來設計聖誕卡。

1875年的聖誕卡,可以見到以維多利亞港、堅尼地道、海旁、兵頭花園是當時香港景點。(圖片來源:Gwulo)
1900年左右,同樣用海港作聖誕卡封面。(圖片來源:Gwulo)
1897年盲人之家的聖誕卡,教會及慈善機構也會出聖誕卡說明在港的工作。(圖片來源:Gwulo)

除了香港景物之外,踏入二十世紀本地華人的地位有不少提升。為照顧華人市場,不少印刷商開始中、英雙語設計,「恭賀聖誕並賀新禧」。同時有些商家發現可以用聖誕卡作廣告,所以亦變成「宣傳易」

1920年代的聖誕卡,除了有電車之外,更有中英對照祝賀字句,留意英文是「Greeting from Far East」 (圖片來源:Gwulo)
一張1927年的聖誕卡,封面設計已有東方味道,但內頁竟是……( 圖片來源:Gwulo )
一個農家婦女?雖然與聖誕毫無關係,但卻顯示了香港其中一面予家鄉親友知道。( 圖片來源:Gwulo )

聖誕卡五花八門,但是誰負責設計及印刷聖誕卡的呢?原來戰前香港印刷業已有相當不錯的發展,其中一間出版商別發洋行(Kelly and Walsh Ltd)便出版了不少聖誕卡,而位於皇后大道中51號的印刷商M Sternberg是香港有名的紀念品商,聖誕卡、名信片也出於他們手中,類似今日「I Love HK」鎖匙扣一樣常見。

別發洋行在報章上的聖誕卡廣告。(圖片來源:The China Mail, 1899-10-31)
戰後:由東方風情到五花八門

來到戰後,由於聖誕節這個西方節日開始普及化,不少商人也會印刷自家公司的聖誕卡用來聯誼,加上香港有強勁的印刷業生產力,聖誕卡便成為普羅大眾最易接觸到的節日產物。除了購買聖誕卡外,有些小朋友也會動手畫聖誕卡,所以不少機構都會舉辦聖誕卡設計比賽,如市政局、保護兒童協會等等。

在聖誕卡上的東方色彩亦因本地消費市場而日益濃厚,基本上在表面看來更像喜帖或農曆新年時的賀卡,山水畫、華人傳統的神話取代了聖誕老人及鹿(馬?)車成為聖誕卡的主角。1961年時東方藝術公司便用了張大千的畫作加上燙金印刷聖誕卡,大獲好評。

當然,香港是個多民族的社會,在五十年代時因韓戰令到不少美國水手在港休憩。可能軍旅生涯苦悶,他們之間竟流傳一款用性感女郎為封面的聖誕卡,不少做美軍生意的店舖引入此卡售賣。

五十年代的性感女郎聖誕卡,有圖。
六十年代的商業用聖誕卡,竟然祝人一帆風順。
六十年代香港政府華員會向會員發出的聖誕卡,以竹山水畫為封面, 祝福語的字體十分端莊。
七十年代的興復(國際)製衣廠有限公司聖誕卡,以梅蘭菊竹為題,但入面是Merry Christmas。

去到八十年代,科技日新月異,開始有人以電腦設計聖誕卡,為email聖誕卡的始祖,另外亦有人造出立體聖誕卡。聖誕卡在港百多年至今,不同時期的設計及祝福語可能略有不同,不過聖誕精神卻始終如一,港識多史亦祝大家聖誕平安,新一年幸福美滿。

立體聖誕卡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 1991-12-16)
聖誕香港文化

• 21 12 月, 2021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