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香港服裝史】戰前女士穿甚麼?由Watershed 重演相片說起長衫歷史

 近年大家對香港保衛戰的認識更深,不少珍貴相片也成了保衛戰的象徵,其中一幅1941年11月拍下的兩位香港義勇防衛軍於皇后大道中走過的相片更是廣泛流傳,雖然相片的資訊不多,但華人面孔為港出戰的畫面,就叫人難以忘懷。

2021年是香港保衛戰80周年,軍事歷史專頁Watershed HK 重演以上相片,也邀請了港識多史為其中由Renee 李蔓瑩飾演的服飾提出建議,希望能盡量重現當年女士衣飾,美觀之餘合符時代。

長衫與短衫

「長衫」、「短衫」顧名思義就是「衫」的長短。「長衫」本指男裝長衫,至1920年代中國上海女性為追求男女平等,開始穿著男裝,「長衫」就成為男女通用的服飾,女性穿著「長衫」的風氣也南傳到香港。

在此之前,香港女性主要穿著短衫為主,加上中式長褲或長黑裙,貪其方便勞動與涼爽。因此風氣初起時,香港也如上海一樣,主要有兩類人短著長衫——一是知識份子、大家閏秀,二是歌伶舞妓。前者因應女穿長衫代表著文明進步,款式相對簡單樸素亦是大方得態;後者就貪其時髦新潮,又在長衫加上傳統中式衣衫的鑲滾刺繡,希望讓恩客留下深刻印象。

(左起)何婉琪、何婉穎、冼慶雲與何婉婉,時約為1930年代末。該年代大家閏秀、富貴人家大多有私人裁縫暫居府中為全家上下縫製衣服。
戰前、戰後長衫大不同

講到長衫,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緊身長衫,非常突顯女性身材線條。但其實在長衫發展的頭二、三十年,長衫的樣式也非如此。

戰前長衫幾乎與男裝長衫無異——無肩縫、「偷襟」,亦無胸摺腰摺。即是衫的前後幅相連,剪裁時已預留前襟,完成後衣袖與衫身會呈「T」字形,而非今日時裝那樣衣袖會下垂,亦因這樣,穿上時腋下夾位會有一小束布料皺起。同時因為無胸摺腰摺,全衫會是一件「直不甩」圓柱形,不顯身材。如果將全衫拆開,也就是「一幅過」,而非分開裁出前幅、後幅、前襟、衣袖,表面看起來不會有車縫位。

戰後初期,長衫依然採用平面剪裁,只用「歸撥」(或稱「歸拔」、「燙拔」)方式,以布料加濕加熱後可變形的特性,燙出曲線,讓衣服更貼身。

1950年代起,長衫剪裁吸收了西方技巧,將前後幅及衣袖分開,加上胸摺、腰摺,立體剪裁令整體衣服更加貼身,同時亦會因應西方流行而加上荷葉袖、泡泡袖等。

但由於現時長衫租借店多取戰後的長衫樣式製作,因此為Renee 選擇長衫時主要有兩大重點——樣式較簡樸(如上文提及,早期只有青樓女子會穿款式花俏的長衫),第二就是沒有明顯的西方立體剪裁。

戰前穿甚麼鞋?
香港工商日報, 1941-10-16

戰前的鞋款已很多樣,更是香港製造,例如馮強樹膠廠就有做男女裝鞋(但同時也有做防毒面具,按此看全文)。

後記
(自肥)

說回拍攝,由於準備時間與資源所限,未能盡美,但希望由此機會可以讓大家對香港歷史更有興趣,不止止於戰爭等大歷史,小如衣服、穿搭,也是時代的象徵。

除了女士衣飾外,WatershedHK 也為是次重演考證了相片地點、軍服,點擊這裡看更多

2022年1月,我將與長衫租借店嫣裳記合作推出四節的長衫文化工作坊,由文學、電影、歷史講起,文學一節更請來香港作家鄧小樺一同共讀張愛玲。

希望以四節工作坊與大家由長衫開始,了解長衫在香港的發展,乃至背後隱藏的更多意識形態和象徵,到底為甚麼要男裝女穿?「長衫」、「旗袍」又有甚麼分別?

立即報名:https://forms.gle/BbRjdfrHzxCJA2kUA 

1930s1940s中西區服裝史軍事史香港保衛戰

• 11 12 月, 2021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