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2

【歷史博物館】捉到條毒蛇,送去博物館做展品?

歷史博物館、文化博物館、海事博物館、科學館、太空館、藝術館,香港有數十個不同種類的博物館,是香港市民及遊客必到的文娛、休憩及吸收知識重要場所。不過在百多年前香港,要行博物館卻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舊大會堂博物館(City Hall Museum)。

在說香港首個博物館前,我想先說一下博物館的故事。博物館的英文Museum是來自希臘語Μουσαι,後來變成拉丁語Muses,Muses(繆思)是古希臘神話中九位掌管藝文和科技女神的統稱。

公元前300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進行大規模征服,由希臘一直打到小亞細亞(土耳其)、埃及、波斯(即伊朗)、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受到老師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他喜歡把各國的藝術品、珍寶、圖書運返馬其頓收藏和研究。這個習慣被他的朋友,繼承埃及王國的托勒密一世承傳下來,並在亞歷山大港建立圖書館及繆思神廟,分別收藏圖書及文物,繆思神廟便成為後來Museum的來源。

亞歷山大港圖書館及繆思神廟構想圖
大會堂

香港首個博物館要等到1866年才落成,當時不論在英國城鎮與城鎮之間,還是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博物館收藏多寡、珍貴程度都是重要競賽,同時博物館也是市民社交、學習最新科技的場所。

新加坡便在1849年成立「萊佛士圖書館和博物館」(即現新加坡國家博物院)藏有兩個由印度王公(Sir Maharajah the Tamoongong of Johore)所贈與古老金幣、伊斯蘭教墓碑、馬來亞墓碑、原住民的武器等展品,對保育新加坡及馬來亞歷史有很大貢獻。,在這大環境下,香港的英籍人士要求建立一個附有圖書館及博物館的大會堂,以滿足當時社會需要。

1900年萊佛士圖書館和博物館

最終,大會堂由政府撥地(位於現時匯豐銀行及中銀總部)、英商集資興建,建築設計也是經過一輪比賽才挑選出來,由法國建築師艾米特(M. Hermite)設計。在集資過程中,英商透過捐款、戲劇義演及發行股票得來,所以資金也是僅僅夠用。

儘管如此,大會堂的建築並不馬虎:一座兩層樓高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內裏設有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兩個名為「聖佐治廳」和「安東尼廳」的集會廳,門前更有由英商顛地捐贈的噴泉。(按此了解更多)

1875年的香港大會堂

不過大會堂與歐美的市政廳功能並不相同,沒有市長辦公室及民政機構,簡單來說就沒是有政治功能,只有單純的文娛功能。

1908年的舊香港大會堂,可以看到廣場上有顛地噴泉
博物館藏什麼?

現在說到博物館,大家自然聯想到古董、考古文物、油畫等等,但其實在19世紀時,博物館是傾向展出自然科學及最新科技相關的物品,例如動物標本、紡織機等。

至於大會堂博物館,他們的宗旨是展出「Any objects of general interest will find place in the Museum」(任何對大眾有益的物品均會在博物館展出)。藏品主要以市民、其他地方政府捐贈及借出為主,放置在精緻玻璃櫃內展示。

唯一一張大會堂博物館展覽廳相片(圖片來源:Twentieth century impressions of Hong-kong, Shanghai, and other Treaty Ports of China by Wright, Arnold)

那麼博物館有什麼藏品呢?很遺憾,當年的清單已散失,我們只能從報章中找到少許蛛絲馬跡。

科技相關物品中曾展出過蒸汽船模式、英國最新款的織布機,讓人接觸世界最新發明。

來自大自然的藏品則精彩得多,一些外國人經常在探險後捐贈雀巢、鳥類標本、也有人會當在家中發現蛇後,把蛇打死再浸入防腐劑中,並捐給博物館,1885年巴利洋行便向博物館送贈一條4呎6吋長的大蛇。

送條蛇俾博物館係咩玩法(圖片來源:循環日報, 1883-06-12)

博物館當時也有些藝術品,例如1882年便有名華人向博物館送出一批米雕。

至今,大家仍可參觀一樣曾是博物館的藏品 — 上水之虎標本。1915年香港警察在上水成功獵殺一隻在上水出沒的食人老虎,其後製成標本作戰利品,並放置在博物館。後來大會堂拆卸,上水之虎轉放在大館,現時放在警隊博物館。

上水之虎標本 (圖片來源:香港品牌)
華人被歧視問題?

大會堂博物館是一個向公眾開放、由公眾組成的大會堂委員會管理,是一個相對公開的機構。委員會在大會堂開放時間上分隔開華人及西人,華人參觀時間是上午10時至下午1時,西人是下午2時至5時,因此一直有指是歧視政策。

先說一下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的故事,博物館自繆思神廟以來基本上都是私人博物館,以服務皇室貴族及學者為主。直到17世紀,英國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因為創辦人遺囑上列明需要向公眾開放,才有第一個公眾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圖片來源:RICK MATHER ARCHITECTS)

自此,英國越來越多博物館開放予大家。話雖如此,上層知識份子依舊認為一般民眾無讀過書,參觀博物館簡直是浪費。18世紀時,即使是大英博物館每日只接受30人參觀、還要先找人寫推薦信才可入場。後來受到美國博物館風潮的影響,英國及歐洲的博物館才真正對公眾全面開放。

回到香港,華人的入場率一直是西人的數十倍,例如1882年9月西人只有171人入場;華人則有3,403人,因此有些人希望廢除參觀時間限制。不過以怡和大班祁士域(William Keswick)為主的大會堂委員會以大會堂是英商集資興建為由拒絕。

大會堂委員會主席祁士域

糾紛在1877年,第8任港督軒尼斯上任後再度爆發。軒尼斯是一個極度親華人的港總,他與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伍廷芳更上演一段「大叔的愛」。二人在行政、立法機關分別推動一些對華人友好的政策,而廢除華、洋人參觀博物館時段,亦是軒尼斯目標之一。

1881年,軒尼斯提出廢除相關限制;祁士域一方自然「彩你都傻」。二人分別在報章中投稿,陳述自己觀點外,更不忘攻擊一下對方、而軒尼斯更提出若大會堂委員會不取消相關政策,也許得不到政府提供的1,200元補助。

軒尼斯就博物館開放限制致函於金巴利伯爵(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9th July,1881)

事情最終鬧到殖民地大臣金巴利伯爵(金巴利道便以他命名)那裏,可是金巴利卻沒有站在港督一方。後來軒尼斯更因與大律師希琴剌打架等醜聞影響下離港。不過由於港府手握每年對博物館的資助,博物館委員會最後不得不取消該政策。

博物館的天敵除了有白蟻之外,還有資金不足的問題。1933年,政府因大會堂已經十分古舊為理由,決定把第一代大會堂拆卸,部分地皮則賣給匯豐銀行當總部,而大會堂最後一幢大樓則在1947年拆卸。香港自此便失去唯一的博物館,直到1963年現時的大會堂重開為止。

香港文化

• 23 8 月, 2021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Comments

  1. 【虎年吉祥】香港最後的野生老虎,曾有老虎被活捉? | 港識多史|香港歷史社會研究社
  2. 【東方之珠遊記】斐迪南大公訪港 ,深入鴉片煙館、人力車炒車? - 港識多史|香港歷史社會研究社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