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香港人過中秋節,小朋友玩玩燈籠是指定動作。燈籠作為傳統的慶祝裝飾品,歷經時代變化,由最初的紙紮宮燈,到現時的塑膠燈籠,都是不同年代小朋友的集體回憶。然而,燈籠在早期香港有不同的作用,一方面是當時治安欠佳,燈籠是保障路人僅有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中、西方囍慶用的飾品。
1960年利物浦,約翰.連儂、保羅.麥卡尼、佐治.夏里遜及靈高.史達等組織一支搖滾樂音爵士樂隊,名為「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他們的音樂及形象歡樂、幽默俏皮、鮮明的蘑菇頭外表,立即在西方世界流行起來。1964年,這隊萬人迷樂隊前往香港及澳洲表演,結果引來數千人在啟德機場接機。
今日是英國慶祝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登基為王70週年(鉑禧)。而上一次香港隆重慶祝英國君主的登基紀念,已是1977年女王登基25週年的「銀禧」了。上回港識多史講述了香港在1977年年初的一連串慶祝活動, 其實下半年的活動同樣十分精彩,夏天時香港向英國派出了文藝代表團,另外11月底也有大匯演,而當年銀禧的影響更是持續至今,讓我們一齊看看香港當年的盛況吧!
今年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登基為王70週年,在她治下的領土都會大肆慶祝「鉑禧」。上一次香港隆重慶祝英國君主的登基紀念,已是1977年女王登基25週年的「銀禧」了。港府舉行了一連串分佈於全年的慶祝活動,重頭戲是4月21日的大巡遊以及11月的大匯演。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2月時雅麗珊郡主訪港及4月21日時香港的慶祝情況吧!
「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廿一世紀自由戀愛是理所當然的事,「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最多也只是古裝片的兩句對白…
Continue Reading
聖誕節是一個由西方傳入香港的節日,聖誕卡當然亦一樣,最初只在香港的西人社群中流傳,慢慢在戰後被本地華人開始接納…
「仆街」是香港人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個詞語,亦是廣東話中一個罵人的主要元素。「仆街」主要有三個用法,其一為形容人真…
在出版界,書展是大事,新書出版趕得及書展就是能接觸最多讀者的最有效宣傳,然後,《教科書不會教的36 個香港歷史…
至於大會堂博物館,他們的宗旨是展出「Any objects of general interest will find place in the Museum」(任何對大眾有益的物品均會在博物館展出)。藏品主要以市民、其他地方政府捐贈及借出為主,放置在精緻玻璃櫃內展示。
常聽說七、八十年代是香港紫醉金迷、夜夜笙歌不夜城。當時香港不論是年青人還是大富豪都沉醉於香港夜生活,而Disco的士高和卡啦OK便是當時最新潮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