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行得快,好世界。走得嚤,冇鼻哥。」這句廣東話俗語,大家還是「小學雞」時應該成日講,揶揄一些行得慢的朋友仔。這句惹人發笑的俗語,其實是來自一件國際衝突,發生的地方正正是我們的鄰居澳門。
日本現任天皇明仁會在4月30日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翌日繼位,並於10月22日舉行加冕禮。 那麼你知道香港以前曾經因為日本天皇登基而放一日公眾假期嗎?
復活節是普天同慶耶穌復活的大日子,而在香港史上牽涉最多人的「復活」事件,就莫過於亞洲電視在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停播後,又在2018年1月29日以數碼媒體網絡電視台身份「復活」,復活過程歷時667日。正當全港市民也在關注復活後又傳出多次危機的亞洲電視日後會如何發展,又或者年輕一代對亞視只有「掟壽包」、「讀drama school」的記憶時,我們不如看看亞洲電視及其前身——麗的映聲/麗的電視——一路走來有甚麼風光奇蹟時刻吧,跟住一齊shout:「亞洲亞洲!!!」
平時我們的行山學歷史系列,由上山到目的地需時短則一個鐘,長則幾個鐘。不過今次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正好就在香港大學的後山,由港鐵站出發,只需要十五分鐘,可以說是最方便的古蹟郊遊。
又來到情人節,相信各位(兄弟)都試過為安排節目及餐廳而感到煩惱。大家為了平安渡過情人節都可能會上網看看食評、約…
Continue Reading
話咁快豬年將踏入第二星期,拜年、拜車公、看煙花、行年宵等等已經成為我們過年的指定行程,但你又知道以前的香港在豬年新年期間又發生了甚麼特別事呢?
每逢年三十晚,不少人都對電視播放的賀歲片有所期待。《富貴再逼人》中肥姐與董標的派利是口訣:「一百蚊紙頂心口、十蚊港紙扎褲頭、大餅硬嘢最就手、一蚊美金摸蘿抽」及《家有囍事》中周星馳與張曼玉的「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簡直是百看不厭。
「咪住先!」為甚麼經典的賀歲片都是八、九十年代所拍的呢?近年的賀歲片又發生甚麼事呢?
近幾年,在中國的流行文化及香港的教育政策影響下,我們熟悉的中文用字好像有點轉變。「素質」、「優化」、「開通」等等的詞彙變得「老是常出現」。港識多史一直都希望以香港人熟悉的中文寫作,不過有時在耳濡目染下,有時亦會不小心用了「開通」這些詞彙。 (如果大家見到的,請溫柔地告訴給我們……)
農曆新年快要來了,除了希望大家記得「農曆新年」、「利是」是香港習慣的詞彙外,亦同大家細說幾個與新年有關的廣東話詞彙及背後的故事啦!
現在來香港的遊客,大多都是為了「鳩嗚」,但喺未只有藥房、金鋪、名店的七十年代的香港,旅客又最鍾意香港啲咩呢?或者我哋可以從呢張postcard搵下線索。
政府一直都以推出吉祥物作宣傳,要說最有名的,除了有我的最愛大嘥鬼(鬼鬼)外,當然少不了近來人氣沸騰的任何人和清潔龍阿德,正當大家在討論哪些吉祥物設計得好,哪些醜到得啖笑時,又有無人記得這些吉祥物的「祖先」?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兩個說得上是清潔龍阿德的長輩、同樣都是宣揚保持環境衛生的吉祥物——平安小姐與垃圾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