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港識.社區探秘】名校前身是孤兒院 ?!

現時的香港似乎已經不再有「孤兒」的出現,但於上個世紀,走難至香港的人何其多,亦有不少孤兒出生、流浪於香港。他們不少已經長大成人,昔日在香港的「孤兒院」也已經消聲匿跡。

香港巴色差會孤兒院的住院兒童 (圖片來源﹕香港記憶)

在香港建立孤兒院的除了有慈善團體外,亦有教會、紳商。慈善團體如童軍設京士柏孤兒院。教會則有香港巴色差會孤兒院、曰字樓孤子院、聖保祿孤 兒院。由紳商籌組的孤兒院以香港孤兒教養院最受關注,因其於籌組期間多次登報多加宣傳,說明其草案及進展。孤兒院的建立主要是於戰前,但戰後因流離失所的難民之多,亦增設了不少孤兒院,如竹林禪院於此時開辦孤兒院。香港的孤兒院可以說編佈港九新界,沙田、灣仔、銅鑼灣、粉嶺、大埔、九龍城等,比比皆是。

巴色差會孤兒院 (圖片來源﹕香港記憶)

這些孤兒院除了提供孤兒溫飽外,亦教導其知識。他們會聘任教員或鄰設學校。而教會所設的孤兒院大多是學校之附屬,紳商所辦的孤兒院則更重工藝學習。如香港孤兒教養院則明訂十四歲後孤兒可選習農業或工業。雖說如此,維多利亞女孤兒院於搬遷時亦因希望女孤兒得農業知識,選擇落地大埔與農化孤兒院合併。

 

雖然今日孤兒院已經改成為兒童之家、托兒所,負責的亦不只是失去父母的孤兒。有趣的是,這些與孤兒院共生的學校大多成為今日名校。維多利亞女孤兒院相關的九龍維多利亞女校,於孤兒院搬遷後與飛利女子學校合併,變成今日的協恩中學。拔萃男、女書院前身是曰字樓孤子院,聖保祿小學前身是名為「加爾瓦略山會院」的孤兒院。

學校

• 10 7 月, 2017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