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1

【旅行歷史】上世紀藝術家如何遊香港?百年本地旅行團——庸社行友

很多時候看舊時香港都會看舊照片,在舊照片中看到真實的香港面貌,而中文大學文物館的「香港印象」講求的就是「印象」,由藝術家在港看著的「印象」,經過想像和轉化成為畫作、詩句,也許不盡是香港的「形」,但就予人另一種香港的「神」。

今時今日來港的遊客都會有些「你不可不去的香港旅遊景點」——天壇大佛、山頂纜車、中上環的壁畫……當然這些景點不是「自古至今」都存在在香港,但在這些景點冒起之前,來香港旅遊的人又是去甚麼地方?在香港「staycation」、本地遊的香港人又會到哪裡?「香港印象」展覽可能會給你一些對1940至1970年代的香港印象。

展覽有咩睇?

展覽分成「香港」、「九龍」、「新界」三部分,以多個畫家的超過100幅作品拼湊出香港故事,配合不同人寫下有關香港的文字,包括之前我們介紹的本地旅遊KOL 黃佩佳,讓人切身感受當年文人遊玩山山水水的樂趣。

庸社行友與黄般若

今日有《新假期》教大家去冷門香港好去處,又有交友group、交友app 幫大家認識山友、同路人,但當年是如何找到同樣喜歡遊山玩水的朋友呢?答案就是登報!

其中一個香港最古老的香港本地遊旅行團就是庸社行友,庸社行友自1932年12月4日成立至今近一個世紀依然定期聚會郊遊,庸社會在活動前登報列明集合時間、地點及行程,然後在約定地點出發,現時看來似乎很古怪,但這個方法一直實行多年,也成功約成多次大大小小的活動。

1960年其中一次旅遊地點和行程。(圖片來源:工商晚報, 1960-10-03)

 

除了日常行山活動外,每年庸社都會舉行大型活動。(圖片來源:華僑日報, 1968-11-11)

其中畫家黄般若就在大約1950年代左右加入庸社,1958至1968年間更成為庸社的義工,去過港九新界離島各處,寶蓮寺、新娘潭、螺洲、流浮山、元朗、大帽山、沙田、八仙嶺、東平洲、塔門、橫瀾島、蒲台島、破邊洲等,其子黃大德也有與黃般若一同遊山玩水,說是「遊山玩水」絕對無說錯,因為黃大德其後在父親的傳記《黃般若的世界──記我的父親黃般若》就寫道:「有時也在寺院掛單借宿,或在漁舟中渡夜」,比起今時今日租露營車等等更多姿多彩。

圖中為學者陳君葆(左五)、作家葉靈鳳(右八)、畫家黄般若(右四)及作家曹聚仁(右二)。(圖片來源:搜狐)

1962年庸社三十周年時黄般若留影。(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作為畫家,黃般若去行山又怎只得行山?黃般若加入庸社後就畫下多幅與香港相關的作品,包括在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出的昂平、八仙嶺、石排灣等。

昂平(《香港寫生冊》第二開),黃般若,1958年。

庸社之始

庸社由吳灞陵最先創辦,吳灞陵是新聞從業員,曾做過《香江夜報》和《大光報》,戰後成為《循環日報》總編輯,之後又轉到《華僑日報》工作,主編《香港年鑑》。

因為當年大多香港的報社在星期日休息,因此吳灞陵也開始在星期日與好友到香港各處遊覽,包括文首提及的黃佩佳也是吳灞陵的朋友,黃佩佳的《新界風土名勝大觀》最早也是在《華僑日報》連載,更有說庸社行友其實就是由黃佩佳的「雄風旅行隊」及吳灞陵的「大埔旅行隊」合拼而成呢!

好行友寫成《新界風土名勝大觀》,吳灞陵在香港地本旅行文學上也不輸蝕,他在《華僑日報》工作期間寫成《香港九龍新界旅行手冊》、《九龍風光》、《今日大嶼山》、《今日南丫》等多本本地旅行推薦,可說是五十年代的本地閃令令書,同時以筆名「鰲洋客」寫《香港掌故》及「馬迴」寫《新界講話》,都是今日研究當年香港歷史的好史料。

《香港九龍新界旅行手冊》內頁。(圖片來源:芳草書店)

《香港九龍新界旅行手冊》內頁。(圖片來源:芳草書店)

《九龍風光》,1961年。(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印象」展覽詳情

日期:2020年9月7日至11月29日

地點:中大文物館展廳1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五、六:10:00至17: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13:00至17:00

星期四:休館

免費入場

———————————————————————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哋的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www.wetoasthk.com
本地遊行山學歷史

• 28 9 月, 2020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Comments

  1. 行山『老海鮮』話『舊屎』 • 陳伯 Yiu Kwong Chan • Fitz.運動.生活.玩樂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