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易撥日】1989年之前打電話要加地區字頭

香港最早的電話是由英國皇家電機工程學會會員、港府庫務處一級文員、葡萄牙裔的莎菲亞(Jose de Silva)所製造及示範。1877年11月,他在港督府為港督軒尼斯示範,但軒尼斯不為所動;翌年2月15日,他在奧卑利街的住所示範電話通話,結果連遠在五十碼(約四十六米)以外伊利近街的朋友也能清楚對話。

莎菲亞後來成為政府維修電話技術員,並推動了1882年在各警署安裝電話。市面亦陸續有商店裝有私人電話,最終私人電話服務亦在1883年投入服務。當時打電話需要由接線生負責為客戶駁線,才可與另一方通話,接線生亦大多是洋人,語言溝通令華人對電話卻步。

再者,電話公司的服務差劣,接線生不時駁錯了電話號碼,又曾經有客戶掛電話後發現無回應,跑到公司發現接線生竟在睡覺!

1880年代的電話接駁總機系統(圖中並非香港電話系統)

今日,香港的電話號碼以八個數字組成。但是,1883年電話號碼只是簡單的1至15,1號是《士蔑西報》(The Hongkong Telegraph)。在1905年港九互通電話後,九龍電話的字頭便是K,港島則無區號;隨着半山區電話機樓在1922年7月29日啟用,當日起用戶致電均須指明區號,以供準確接駁——港島/九龍/山頂分別為C(Central)/ K(Kowloon)/ P(Peak)字頭。

1930年轉為自撥電話後,雖然港/九/山頂分別改為2/5/29字頭(九龍的號碼較爲複雜,1-999的電話號碼會加上57在前方, 而1000-1999的號碼則是在前方加5字, 千位數’1’要轉為6。 ),但客戶不論是否致電同區,均須按總長為五位數字的電話號碼,地區字頭制度實際取消。

二十年代在半島酒店舉行的大英帝國展覽中「香港電話公司」專櫃。
電話公司轉制前夕宣傳新的打電話方法 。(The China Mail, 03/05/1930)

到了一九六七年,香港電話號碼的撥打方法再次更改。港島市民如須致電九龍, 要先撥3字, 九龍致電港島先撥5字, 港島九龍致電新界先撥0字, 同區打電話則無需加號碼。新方法在一九六七年4月9日開始實施, 電話公司在凌晨用幾分鐘把電話編號轉換。市民如果忘記加上地區號碼, 該用戶就會自動收聽錄音帶,提醒用戶正確撥號。

1972年, 為配合國際水平,電話公司再改電話字頭。新界區的字頭由0改為12, 九龍為3, 港島為5。1981年, 新界電話字頭一度由12轉回0。可見五十年前的人要打電話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須要緊貼時事及記住電話撥號的正確方法。而且由於採用地區字頭制度, 新界與九龍的電話號碼會重複,導致打錯電話的情況經常出現。

香港再採用地區字頭,打電話從此複雜。 (華僑日報, 09/04/1967)
香港使用,英國製造的舊式電話(圖片來源

複雜的地區字頭制度到一九八九年才停止使用。一九八八年的華僑日報指香港電話已經進入了新紀元, 為方便海外人士打電話,電話公司將會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零時零分開始, 取消地區字頭制度, 不論在那裹打電話都不用加上3,5 或者0,並將當日命名為易撥日。這天之後, 所有的電話號碼都是獨一無二的七位數號碼。為了讓市民提早適應,

政府在一九八九年的元旦已經開始在元朗試行。政府播放影片給予元朗商會各董事觀看,介紹新制度的好處。由於電話號碼會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所以政府都提醒市民若果要打印卡片、發票、信封,不要大量打印。不但香港電訊公司大力宣傳易撥日, 廣東郵電局亦在電話站張貼街招, 提醒撥打長途電話的人。不過易撥日的頭幾天, 很多市民仍然未適應新電話,依舊使用六位電話號碼以致未能撥通電話。

香港電話公司的易撥日廣告。(圖片來源

時至今日,除了公務之外會打電話的人已經不多,使用Whatsapp, line, Signal等通訊軟件的人更多,「打電話」這個動作在未來會否消失呢?

• 30 12 月, 2023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