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填海】這些年來填海得來的土地……

早排華仔話,見過一個「充滿朝氣」的香港,叫人反思到底想下一代見到一個點樣嘅香港。不如,今日我們就一齊睇下以前那個「充滿朝氣」而尚未填海到面目全非的香港,到底是怎樣。


維多利亞港兩岸2018年地圖與1845年的海岸線。(圖片來源:Hong Kong Maps

在開始之前,或者我們先看看到底香港有多少用地是由填海得來,陳茂波2013年時提及香港由填海得來的地佔總面積7%,住了27%的香港人口,成就了70%的商業活動。看數字或許難以明白,我用例子來答你:中環商業區、灣仔、維園、鰂魚涌、杏花村、柴灣工業村、荃灣西、青衣、荔枝角、長沙灣、南昌、油麻地、紅磡、半個黃埔、九龍灣、觀塘工業區、寶琳、將軍澳等等,幾乎都是填出來的。生活在填海區的朋友,真係總有一個喺左近。


1956年荔枝角公眾泳灘,後方為美孚油庫(現美孚新邨)


1962年荔枝角泳棚(圖片來源:HT – Flickr

雖然荔灣、美孚一帶在1921年填成作美孚油庫(現為美孚新邨),但依然有不少泳灘、泳棚。不過政府在1979年、1983年及1996年於現時的荔枝角公園一帶填海,連起曾是小島的昂船洲,形成了今天的海岸線。

除了荔枝角,尖沙咀也是當天風景不再,在香港開埠初期,尖沙咀西至今天的廣東道,東至漆咸道,南至梳士巴利道,中有內灣凹入至約北京道,其餘如海港城、半島酒店、文化中心一帶,以至尖東歷史博物館一帶、紅磡站、理工大學、逾半黃埔花園都是建於填海之地。


1966年的尖沙咀鳥瞰圖,相片右方可見已於1914年填平尖沙咀內灣,建成半島酒店和九廣鐵路;相片下方為正建造中的海運大廈和星光行,上方遠處可見尖東填海發展。(圖片來源:HT – Flickr


填海中的紅磡。(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的確,華仔講的填海發展得快,成為了八、九十年代經濟發展和建設的基礎,但港人思想上的進步也追了上來,並且了解到填海為環境帶來的種種問題。保護海港協會在1995年成立,提出《保護海港條例》,更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立法局最後一次會議中獲通過,成為法例,禁止在維多利亞港內填海。終審法院在2004年就是以此例推翻灣仔填海計劃,並指出批出填海時考慮的三個原則:

  1. 有迫切及凌駕性的當前需要(包括社群的經濟、環境和社會需要)
  2. 沒有其他可行方法
  3. 對海港的損害減至最少

然而這三個原則只能套用在維港,不能進一步推至大嶼山以至其他海域。

經濟多年來一直在進步,但對於社會、環境,我們二十年前才開始起步,難道走到今天就已經要停步,甚至退步?更何況,香港在不能夠控制人口政策下,all in庫房去填海造地是為香港人,還是其他人?

在《讓下一代看見》入面,華仔問到「香港曾經走得好快,但近年外面世界亦都越行越快,當全世界都向前行嘅時候,我哋香港又做緊咩?……你想下一代見到一個點樣嘅香港?」我這一代錯過了華仔見過的美景,一眾讀者,你又想下一代見到一個點樣嘅香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哋新書《香港柒錄》已經喺各大連鎖書店上架喇!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歡迎同時緊貼追蹤我哋嘅

【Facebook – 刊登最新文章及城中熱話】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 – 過去精選文章分類索覽】
www.wetoasthk.com

【IG – 互動IG Story多史旅行團】
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

• 11 10 月, 2018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