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廣東話】「爆煲」?「爆廠」?同六合彩前身有關?

「嘟嘟嘟﹗嘟嘟嘟﹗嘟 嘟 嘟嘟 嘟嘟,大家好,又到六合彩嘅時間喇,今日11月6號星期二……」六合彩是不少香港人幻想致富的途徑,毎逢彩池有巨額獎金時,馬會門口總是大排長龍。不過六合彩面世的時候,其實是用來取締一種昔日賭具——字花。

【本地遊】萬丈大佛面向 ___?寶蓮禪寺與天壇大佛

睇過《行運超人》的大家其實都知道,大嶼山的天壇大佛是面向北的。不過唔知大家又知唔知大佛是幾時興建的?寶蓮禪寺又是怎樣來的?故事要由光緒三十二年,亦即是1906年有三位佛教禪師來到說起。

當年,釋大悅、釋頓修及釋悅明三位大師來到大嶼山昂平,頓然覺得此地地靈人傑、氣勢磅礡、空氣清新……總之就是修行的好地方,於是就開始清除雜草、建造小石室及大茅蓬。他們三個過著一邊耕田,一邊禪修的日子,而「大茅蓬」亦是寶蓮寺的前身。

【廣東話】「收皮」原來唔係用嚟鬧人?!

叫人收皮我哋就叫得多,箇中的來源又是甚麼呢?其實「收皮」是來自香港早期的賭檔——番攤。番攤由賭場做莊,賭具是簡單的「攤子」(例如銅錢、骨鈕、瓷片,甚至蠶豆)。首先,莊家會抓一手攤子放入盅或碗內,當大家買定離手後,便開始把攤子四個一組(一組稱為一「皮」)地用竹枝分好,這個動作稱為「行皮」。至於「收皮」……

【香港電影】八十年代明信片:不見香港的「香港」電影

在明信片上,那位電影工作者提過自己正在準備拍攝一套名為High Road to China的電影。電影的中文譯名叫《東遊記》,是一部1983年上映的電影。從電影的人員名單中,無論是幕前幕後都是歐美演員,而電影的拍攝場地就位於前南斯拉夫,那到底該電影又與香港有咩關係呢?

【廣東話】保衛母語 三十年代的粵語片救亡運動

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是廣東話這一點,應該沒有香港人會反對。但在歷史上想打壓廣東話地位的政權,卻不只一個。1930年代,香港及廣州便爆發了一場「粵語片救亡運動」,以抗衡當時國民政府對粵語片的打壓。究竟粵語電影界組織如何自救,保衛廣東話作為一個語言而非方言的地位呢?

【大學ocamp】1950年代 參加大學迎新只需要$1.4 ?

大家對Ocamp有很多迷思,例如:老鬼會恰新人、豆腐爸爸食組女等等。即使你沒參與過ocamp,也都聽過吧!但是,你又知不知以前的大學迎新有什麼可以做?

【英國皇室】王子大婚香港放假一天?

皇儲查理斯與戴安娜在1981年7月29日的婚禮。雖然當日是星期三,但所謂「儲君有慶,薄海同歡」,香港跟隨英國將當天列為公眾假期。

1

【香港建築】舊大會堂前的顛地噴泉,但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噴水?

十九世紀香港的建築物充滿歐陸古典氣息,連水池也不例外。顛地噴泉由顛地洋行(Dent & Co.)資助興建,位於第一代香港大會堂旁邊。雖然顛地噴泉外觀典雅、甚有美感,可以卻受香港水荒影響而長期未能噴水。讓我們一齊重溫香港歷史建築的舊照片和歷史故事吧!

【農曆新年】賀歲煙花的由來

香港在年初二舉辦賀歲煙花匯演已有40年歷史,是每年農曆新年的重要節目之一,深受市民及旅客歡迎。不過,究竟一開始為何會有賀歲煙花匯演?又為何會選擇在年初二舉行,而不是年初三或年初一呢?過去市民又如何欣賞匯演呢?最高和最低的現場觀眾人數又是甚麼呢?

【鹹書】龍虎豹以外的香港色情雜誌

「龍虎豹好睇, 好睇, 但好鬼貴」,這幾句絕對是大多數師兄都識唱的歌詞。雖然色情雜誌作為鹹濕佬的至寶,而且不少人(尤其男人)存有好奇心,但總會基於道德的枷鎖,違背內心的意願,對這類物品避而遠之,起碼表面上如此。今日,港識多史就大派福利,從「學術」的範疇,一連兩集帶領大家探討香港的色情雜誌,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1 ...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