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港識.十萬個為甚麼】為甚麼香港沒有夏令時間?

現在部分學校仍維持夏季時以上課時間較短的夏令時間表上課之傳統,這是由於以前很多校舍沒有冷氣,夏天時為免同學太辛苦就早點放學。正所謂「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香港也曾經採用夏令時間(簡稱夏時)近四十年。不過事情真的如天文台網頁上只得一頁的介紹一樣枯燥,還是背後有故仔聽?而夏時又為何已成為集體回憶?

不能令香港變得孤立!

在1904年10月30日,香港時間撥前23分鐘18秒到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快8小時(GMT+8),並沿用至今。而德國在一次大戰中率先實行夏時,即是在夏天日長夜短時把時鐘撥前以更好利用日光。在1916年英國行夏時後,本港在翌年開始有所討論,5月港府徵詢皇家香港天文台台長Thomas Claxton;他建議時間撥快一小時,前題是中國及菲律賓政府會響應,最終兩地均不接受提案,港府擱置計劃。

1904年港府就撥前香港時間之憲報告示

台長當時指出「不能接受更改標準時間後,會使香港變得孤立的政策!」,這成為往後廿年社會討論夏時的最大考慮;這亦正是為何香港在1904年帶領澳門及珠江地區,改從已在中國其他主要商埠實行的GMT+8時間。同樣,1919年上海推行夏令時間,勢力龐大的香港總商會就以影響與其他商埠的往來為由,反對香港跟隨,立場持續到三十年代不變。

在1936年末,曾於馬來亞體驗過夏時好處(例如更多的日光便利戶外運動,有益身心)的港督郝德傑,在立法局(立法會前身)提出希望實行較標準時間快半小時的夏時。政府作深入諮詢發現除了市政局(2000年以前管理港九市政的議會)贊成外,商人和市民擔心香港鶴立雞群,繼續反對。最終,港督聽民意打消念頭。

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不過,二次大戰在1939年9月爆發,10月市面流傳會行夏時,月底港府在立法局提交有關行夏時的草案,試圖即日三讀通過,但最終懸崖勒馬。港督改在12月中成立「陽光節省研委會」。

3個月後委員會認為行夏時弊多於利,因為社會既節省不到多少能源和相關開支,亦會為本港和鄰近商埠的貿易帶來不便,故此反對行夏時。政府接納報告中在社會推行「夏令時間表」之建議,規定絕大多數商舖及小販每天必須最遲8時關門,初犯罰50元,再犯罰500元,各界怨聲載道

規定關鋪時間的法例自1940年3月15日起實施,只有在大時大節才放寬(圖片來源:香港華字日報,1940-12-22)

諷刺的是,同時間中美政府都提倡節省日光,上海(租界和日佔區)則在同年6月行夏時,翌年繼續,廣州甚至在1941年5月25日也實行;港府最終緊急推出節省陽光條例,並在6月13日刊憲。

港府原本打算15日凌晨零時就實施,但發現酒店因為要按規定時間結束營業而受影響,就臨時改為凌晨三時才撥快一小時。夏時推行得十分倉卒,令人反應不過來,例如由於一早預約了工匠調教時鐘,尖沙咀九廣鐵路鐘樓就照樣於凌晨零時轉為夏時。

香港於1941年終於行夏時(圖片來源:大公報,1941-06-14)

行夏時首日市面初頭有少許混亂,例如乘客不清楚巴士及渡輪的開出時間而錯過班次,百貨公司又好像理解錯誤,將營業時間撥後一小時,到晚上法例規定的8時才關門,數日後才回復正常。雖然市區居民很快就習慣夏時,不過1941年的元朗如同現在一樣,也是活在平行時空。夏時行了近一個半月,當地人仍跟舊時間趁墟,更埋怨為何巴士不是按舊時間到站。有住在元朗的美國傳教士家庭發現所有學生都跟舊時間,遲一小時來上聖經和音樂堂,他們最終無奈地將家中時鐘撥回「元朗時間」。

9月30日夏令時間結束,但時鐘只撥回半小時,香港進入冬令時間(GMT+8.5)。

元朗當然有自己的元朗時間(圖片來源:Hong Kong Daily Press,1941-07-28)
淪陷與重光

三個月後香港淪陷,在日本佔領下,1942年元旦起香港的時間再撥前一小時,與日本本土看齊(GMT+9),至1945年11月18日香港才恢復使用標準時間。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1-1.jpg
不過天文台網站指香港在1945年全年行夏時,與事實不符。(圖片來源:南華早報,1945年11月9日)

值得留意的是,報紙上說1946年的夏時是由4月21日開始到12月1日,但天文台的網頁和當年夏時條例草案呈上立法局時的討論文件,均說是4月20號開始夏時,後者更指明是下午五時。(圖片來源:工商晚報,1946-04-20)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 1948-03-31)

1947年至1953年每年行夏時的日子由港督會同行政局決定,按法例在4月1日至12月1日之內擇日實施,但操控着實質實施日期的卻是上海!在大戰前後港滬兩地往來頻繁,上海商家遙控香港,不容兩地有大差異。1948年報紙甚至報道香港夏時的實施期後要推翻,說是錯報了上海的實施期,香港最終拖至5月2日才實施,這情況直至中共統治上海後才改變。

雖然報道錯誤指香港戰後數年未有實行夏時,但再次證明戰後上海未被共產黨控制前,的確是影響香港行夏時的因素之一。(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59-11-02)

成為定制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53-07-08)

1953年政府終於修例確立夏時的實施日期,翌年起硬性規定每年的3月17日及10月3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日分別開始及停止行夏時。

(圖片來源:香港工商日報,1964-12-24)

1964年時主要考慮到為免學生要摸黑上學,港府再度修例,翌年起行夏時的時間縮短至每年的4月15日及10月15日之後的首個星期日,可見那時候政府還是關心學生的。

沉悶的情況到了1973年,終於有突破─該年破天荒行了兩次夏時!

由於爆發了石油危機,12月中傳出風聲會冬行夏令。教育界及家長很反對,擔心在日短夜長中有些學生要摸黑上學(當時已有燈火管制,夜間治安不靖);返早班的工人也指再早一小時起身,開燈開暖爐會更浪費能源。不過消息傳出後一兩日,為了節省多1%的石油,港督會同行政局(行政會議的前身)即以緊急法頒佈在12月30日冬行夏令,澳門被迫跟隨。這次夏時一直實施到1974年10月20日,是1945年後最長的。

教育界很反對冬行夏令(圖片來源:工商日報,1973-12-19)

1975和1976年香港都有行夏時,社會亦開始討論未來應否繼續。 一向「牙刷刷」的賭王何鴻燊,居然提議全年行夏時……?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76-07-29)

1977年1月,政府決定自四月起讓市民體驗全年單一時間。發覺到政府可能從此取消夏時,有些夏時愛好者於是發起「陽光行動委員會」,爭取到5萬市民簽名支持保留夏時。另一方面,很多市民表示每年調教兩次時鐘十分麻煩,更指喜愛夏時的人大多是「離地」的中上階層,才有餘暇在下班後於戶外運動。

社會對行夏時和是否全年實施GMT+8/8.5/9時間眾說紛紜,到夏季末時,政府調查顯示73%市民贊成全年採用GMT+8,但南華早報批評政府玩弄民意,它的民調顯示近半數人喜歡夏時,另外三成更希望全年採用GMT+9。立法局及後於12月通過議案,將GMT+8訂為全年的標準時間,惹來「陽光行動委員會」大肆抨擊,不過……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79-04-22)

1979年由於再爆發石油危機,故此當年實行了五個月的夏令時間;而因為1976年起相關保障人權的國際公約在港實施,故此當局今次將法例提交給立法局審議,而不是動用緊急法。

前朝的劍何時出鞘

香港自1980年起沒有再行夏時, 不過有關討論並沒有終止。中國於1986年起行夏時,市政局認為在夏時下市民能更好利用陽光和他們管理的戶外設施,在1987年末通過動議要求翌年香港復行夏時。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88-10-19)

港府就此諮詢各界,但卻顯示各界對復行反應負面。兩電指夏時最多只能慳0.5%能源,航空業擔心影響業務運作,市民、區議會等反應亦負面,甚至擔心引起罪案。所以儘管重行夏時可令香港與中國時間一致,方便貿易及運輸往來,政府最終以港人的意見為依歸,沒有實施。

香港已沒有行夏時超過40年,學校的夏令時間表同樣逐漸成為集體回憶。不過香港未來會否因為國際環境風起雲湧而再出現能源短缺,需要重行夏時呢?在這天然氣及石油價格飛升的年代,不要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因為在1979年通過的石油(保障及管制)條例仍然有效,更改香港時間這把生鏽的刀隨時可以重出江湖!

天文台

• 23 6 月, 2017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