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1995年的「港產王妃」文雅麗熱潮
1995年11月18日香港女士文雅麗與丹麥尤華京王子的婚禮在丹麥隆重舉行。
平民女性嫁給王子這種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童話故事,大家從小聽得多,可惜正如光良的名曲,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兩人結婚九年半後離婚,就讓多史與你回顧一下這場婚姻。
文雅麗在1964年6月30日生於香港,擁有奧地利、英格蘭及華人血統(祖母來自廣東)。她是家中長女,有兩位妹妹。在英基的港島中學畢業後她曾到維也納經濟大學攻讀國際商務,回港後於花旗及怡和任職股票經紀。1990至95年她於GT(現稱LGT)任職,離職前是副行政總裁。她的母語是英語,同時會流利的德、法、粵語。儘管住在愉景灣,但文雅麗未算很離地,她喜歡中菜,更曾表示自己很喜歡吃皮蛋。
尤華京王子
尤華京是女王瑪嘉烈的次子,在1993年10月來港,於丹麥船運公司馬士基前後工作了九個月。這位25歲的花花公子在94年聖誕出席朋友的中菜晚宴,坐在文雅麗的身旁。他隨即被這位大他五歲,真正香港居民,獨立事業型女性所吸引;而他的坦率及敢於挑戰迷倒了文雅麗。翌日王子約女方往快活谷觀看賽馬,她特殊的投注方式令他印象深刻。兩人愛情在五個月內不斷發展,最後王子在徵得文雅麗父親同意後,帶她往菲律賓再求婚。 訂婚後女王按例告知首相,該國隨即派代表團赴港調查文雅麗的親朋,再於1995年5月31日宣佈訂婚的消息。

「港產王妃」熱潮
消息震撼丹麥及香港兩地。文雅麗在電視訪問中可謂美貌與智慧並重,在丹麥掀起熱潮,她的頭像出現在丹麥電話卡,酒樽、餅乾、麵包、啤酒可以見到文雅麗的英文名稱。汽車廣告掛上「新婚」標誌,報紙亦刊出有關她的特刊,有雜誌銷量增加15%,商界更期望她能助丹麥公司打進亞洲。哥本哈根街頭大量出售她身上在香港經常出現的短裙配黑絲,以及「兩件頭」女士西服;她的蠟像在當地杜莎夫人蠟像館也很受歡迎。
兩人曾在九月初回港參與一連串訂婚派對,兩人漫步在中環街頭當然惹來大批傳媒拍照。香港媒體封文雅麗為「港產王妃」,左中右各大媒體,包括TVB、新華社、南華早報紛紛飛往丹麥採訪婚禮;他們亦成為丹麥傳媒的採訪對象,因此出現香港記者採訪他人時被該國電視鏡頭拍攝的奇景。而丹麥為慶祝大婚,在12月10日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大匯演,丹麥古典音樂及歌劇界之頂尖藝人聯同香港管弦樂團及莫華倫演出。大匯演由香港市政局贊助,所有門券收益扣除開支後捐贈兒童癌病基金。

婚禮
1995年11月18日,大婚在哥本哈根以北一座湖中小島的教堂舉行。文雅麗事前改信丹麥信義宗,亦放棄英國國籍。在當地農夫與市議會團隊通宵合作清理道路之下,十年來最嚴重的暴風雪無礙逾十萬人到場見證。附近一所幼稚園120名女孩穿上自製的小婚紗,當文雅麗抵達教堂時向她揮手。離教堂最近的餐廳恰巧由移民丹麥廿年的香港人Patrick開設,餐廳座無虛席,桌上插有小型丹麥與香港旗幟。
文雅麗挽着父親的手走進教堂,她的三妹則擔任伴娘。新娘的意大利絲綢婚紗用上8900顆珍珠繡飾,手中的捧花更包括洋紫荊。儀式長達一小時,全以丹麥語進行,新婚夫婦禮成後乘坐勞斯萊斯離開,沿途有數百人舉着點燃的火炬。當晚的婚宴有大概150名貴賓,其中50人來自香港和文雅麗母親的祖家奧地利。女王歡迎新王妃並說:「從今天起你是丹麥人,你的生活與工作都將在丹麥。因此,我們全心全意歡迎你來到丹麥。」

童話破滅
兩人婚後住進由國民捐款1300萬丹麥克朗所修葺的城堡。文雅麗迅速融入丹麥的生活,學會丹麥語,態度親民,父母也移民當地。她在婚後偶爾回港,數年內誕下兩名王子,但年青的尤華京仍然沉迷玩樂和賽車,與專注公益事業的她越走越遠。最終兩人在2005年4月離婚,女王冊封文雅麗為腓特烈堡女伯爵。尤華京在2008年另娶新歡,文雅麗則於2007年與年輕的攝影師結婚,不過在感情轉淡後在八年半後離婚。
文雅麗和尤華京共同擁有王子的撫養權,八卦雜誌偶爾會報道生母與後母就兩名兒子的事爭鋒呷醋。兩位王子Nikolai和Felix現已長大成人,但在2022年9月女王突然宣布,為了讓皇室旁枝能夠自由選擇他們的生活,剝奪尤華京兩段婚姻所生的子女之皇室身份,貶為貴族。尤華京非常不滿,王儲大哥當時也公開表示震驚。一年多後女王退位,兩位王子亦投入模特兒事業。

訂閱電子報,快速吸收香港歷史故事:https://www.wetoasthk.com/emailsubs/
加入Patreon,支持港識多史恆常運作,解鎖所有會員限定內容 : https://www.patreon.com/wetoas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