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歷史】舊時shopping趁墟要睇日子?墟市原來不一定是街市
常常聽上一輩說「趁墟」,以為「趁墟」就是shopping的舊稱,但更了解墟市之後,才知道「墟」與平常購物的分別,而墟也真的需要記下日子去「趁」的。香港墟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過百年前,至現代化發展後,傳統墟市(例如沙田墟等)已不復再,但以不同新興主題的墟市又隨之油然而生,例如每個星期日於中環天星碼頭舉行的中環農墟也正正體現「墟市」精神。到底甚麼是墟市?香港墟市歷史又是如何發展?
甚麼是墟?
「墟」起初指村落、有人聚居而有進行商業活動的地方,而「市」就為由居民、農民自行組織、定期舉行的市集。村民可以定期在墟市購入日用品和食材,售賣的產品就因交通不便而因地而異,例如近海就多為漁業為主,而較近農地的就主要為農產品。在香港,較為人知的傳統墟市就包括聯和墟和石湖墟。
以石湖墟及聯和墟為例,我們這代香港人熟知聯和墟因為是電影《每當變幻時》,也因為兩個墟市地理位置相近而常被連為一談。事實上,石湖墟及聯和墟的建成年份雖然相距甚遠,但歷史上也有直接關係。
石湖墟的建成年份已不可考,而早在1898年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也已有以「Shek-u-hü」紀錄石湖墟的位址。早年「石湖墟」不僅指位於石湖的墟市,亦泛指廖氏族人的聚居地,在1911年人口普查就可見共有56人居於石湖墟。
至於聯和墟就比石湖墟「年輕」得多。聯和墟在戰後1949年由不同鄉民合資建成,1951年正式建成。
趁墟要趕墟期
上文提到,市集是定期舉行,不同墟市的舉辦時間各異,要趁到墟,不想摸門釘就需要按照墟期。無獨有偶,石湖墟與聯和墟同樣都在「1-4-7」為墟期,即農曆每月1日、4日、7日、11日、14日、17日、21日、24日、27日擺攤,因此亦有說石湖墟與聯和墟有意在同日舉行搶生意。
北區兩墟的競爭之說不僅由於撞墟期。聯和墟在1949年開辦後不久,石湖墟就在五十年代連接發生兩次火災,亦有人質疑為有人刻意縱火而致。
由上而下 vs 由下而上?
傳統墟市與政府主導的市場最大分別就是其組織的架構,傳統墟市是由民間自行組織的市集,而市場(例如中央街市)則為由上而下,由政府按市民需要規劃。
時至今日,傳統墟市已因時代發展而改變面貌,不少墟市已與原有面貌大相逕庭,但同時亦有不少新建的墟市繼承傳統由下而上與定期擺墟的特色,例如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及天星小輪有限公司主辦的中環農墟,目的為坊間的有機農場提供更多推銷的機會,因此每個星期日都會在中環天星碼頭(七號碼頭)前擺攤,有機會路過不如留步趁趁墟。
除了中環農墟外,你又到過哪些具特色的墟市?留言與我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