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1

【香港運動員】香港差點舉辦英聯邦運動會?

英聯邦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這兩個英聯邦成員國的中譯是「共和聯邦運動會」)是英聯邦內各地運動員每四年一次相互競賽的體育盛事。這個運動會除了有許多大家在奧運場上能見到的體育項目,更包括一些不屬於奧運項目,但在聯邦內頗熱門的運動,例如草地滾球、板球和壁球等等。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是英聯邦的成員,在1934至1994年間這六十年間斷斷續續地參與英聯邦運動會,港隊更曾創下不少佳績,可惜在主權移交後這段歷史就漸漸被人淡忘。

早在1891年,英聯邦運動會之父John Astley Cooper首次提出了舉辦將大英帝國成員聚集在一起的體育比賽。經持續推廣,這一想法在1911年初步落實,當年在倫敦的帝國節中就有帝國錦標賽之環節。到了1930年英聯邦運動會的前身─大英帝國運動會(帝運會)終於誕生,首屆在加拿大咸美頓舉辦,不過香港還未參加。

第二屆大英帝國運動會 (1934年)主辦地:英格蘭倫敦
運動會草地滾球賽場刊,上方可見香港字樣(圖片來源:Carter’s price guide to antiques) 

原先香港沒有派代表參賽,但碰巧在8月帝運會舉行的時候,有些草地滾球員正好在「祖家」放長假,他們臨危受命代表香港出戰。這次運動會引起本地英籍人士的興趣,科技發達令他們能夠從電台收聽帝運會的開幕及比賽情況,報章也持續報導草地滾球隊在倫敦的戰績。

港隊出賽隊員的銅章(圖片來源:Ingrid O’Neil Auctions)

8月6至10日是香港在帝運會亮相的日子。滾球隊在個人賽方面派出Alexander Hyde-Lay,雙人賽則由Frederick Rapley及H. G. Cooper上陣,四人賽方面則由1932年香港個人賽亞軍Hugh Nish擔任隊長,帶領Joseph Victor Ramsay、John F. McGowan及George H. Sherriff出戰。面對強敵,港隊最終在個人賽、雙人賽及四人賽分別排名第九、第四及第十名。本地英文報章指香港雖敗猶榮,表現毫不遜色,例如Hyde-Lay曾擊敗紐西蘭及愛爾蘭,甚至與英格蘭本土冠軍得主對決時僅以兩分落敗;港隊在雙人賽方面曾擊敗南非、澳洲、蘇格蘭、威爾斯及南羅德西亞(現時為津巴布韋),而四人賽亦曾擊敗澳洲。

Alexander Hyde-Lay(左下方)的全家福,他曾是1933年香港個人賽冠軍(圖片來源:Gwulo)

第三屆大英帝國運動會(1938年)主辦地:澳洲雪梨

南半球的澳洲在三年半後之夏天舉辦第三屆帝運會,香港在1937年就醞釀參加, 例如5月底正準備結束廣州的工作南下香港之英國著名運動員R. S. Dixon,就表示有意代表香港;年底時討論持續發酵,但歸根究底香港並沒有統一的體育總會處理派隊參賽的事,無一個體育會願意處理派隊一事。另外,中日兩國在7月全面開戰,年底時上海及南京亦已淪陷,香港社會無暇顧及帝運會。故此,即使主辦單位有為香港提供參賽的交通津貼,紀念場刊也印了香港在封面之上,甚至報道帝運會的傳媒也以為港隊有參賽,但事實上香港缺席了這次帝運會。 

紀念場刊印了象徵香港的阿群帶路圖(右下角南非的對上)(圖片來源:Sport Heritage)

第四屆大英帝國運動會(1950年)主辦地:紐西蘭奧克蘭

歷經二次大戰戰火的洗禮後,帝運會也重回正軌,而當年主辦單位曾邀請香港的域多利遊樂會派出賽艇隊參賽。雖然沒有成事,但這卻促使了該會的沙理士推動成立香港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以便統籌香港派隊參加國際賽的事宜,令香港得以登上國際體壇,而長期出任港協暨奧委會會長的他被稱為「體育沙皇 」。

第五屆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1954年)主辦地:加拿大溫哥華

為反映大英帝國逐漸轉化為英聯邦這個大家庭,帝運會在這屆起改稱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事隔廿年,香港今次除了出戰草地滾球外,還參與了游泳及田徑等項目。

香港派出7名運動員參賽,綽號「太平山飛魚」張乾文是開幕禮的持旗手(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54-08-15)

港隊以葡裔的草地滾球員為主,也包括華人泳手及葡裔跑手Stephen Xavier(他在三個月前的亞洲運動會贏得香港首面國際綜合項目運動會銅牌),社會亦較以往關注帝國聯邦運動會,戲院院線也引進新聞影片播放。最終港隊不負眾望,草地滾球隊的Alfred E. Coates、Jose Alberto da Luz、Raoul Francisco Eustaquio da Luz及Robert S. Gourlay在8月6日於四人賽中以七勝兩敗的成績奪得銀牌,更是香港首面國際綜合項目運動會銀牌。

港隊凱旋而歸(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54-08-14)

第六屆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1958年)主辦地:威爾斯卡迪夫

運動會開幕前英國王夫愛丁堡公爵巡視了選手村,並視察了香港及斐濟等隊伍所在的小屋,更與部分劍擊選手,包括香港的Jose Marcal會面。

港隊進場,持旗手是M. B. Hassan(圖片來源:南華早報,1958-07-23)

香港今次派出11名運動員參賽,惜未能獲獎而回。回程後本身是草地滾球員的港協暨奧委會秘書長表示,香港球手水準其實優秀,非常緊湊的賽程更適合年輕人參賽,港隊需要加把勁。

第七屆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1962年)主辦地: 澳洲珀斯

隨著帝國聯邦運動會愈來愈為港人所熟悉,香港電台廣東話頻道在今屆有華人播音員報道運動會,麗的映聲也在晚上數次播放運動會的報道。不過今次香港派出12名運動員參賽,出戰草地滾球及劍擊等項目,但未有獎牌進帳。

第八屆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1966年)主辦地:牙買加京士頓

這是帝國聯邦運動會首次在聯邦內非白人為主的成員國舉行,不過這次就沒有了草地滾球這個項目。而牙買加遠在加勒比海,旅途的開支對各體育會及業餘運動員來說是很大負擔,例如香港羽毛球總會在會議通過不派隊參賽,因為參賽全程要花費六萬港元。港協暨奧委會在5月6日宣佈轄下各總會因為旅途開支巨大,而立法局又拒絕撥款贊助,故此報了名的香港不會派隊參賽。在立法局的堅持下,港協暨奧委會主席就成為香港在運動會的唯一代表。

不過離奇的是在1965年8月24日,香港電台曾為一首本港創作的歌曲錄音,以便在一年後的運動會播出。這首歌名為「體育之樂」(Rejoicing in Sports),由知名作曲家林聲翕撰譜,曲詞則是中文大學的Brian Bloomfield所作,並由聖保羅男女中學合唱團所唱。

「體育之樂」最後有否用於運動會就不得而知了。(圖片來源:香港工商日報, 1965-08-24 )

香港主辦運動會?

既然牙買加路途遙遠,那麼將來運動會舉辦在家門口豈不是最好?在1967年4月7日港協暨奧委會就通過設立小組研究爭取主辦權,主席沙理士就指香港有機會在1974年主辦,亦很有機會主辦1978年那一屆,政府似乎亦會為此開綠燈。聯邦運動會(聯運會 )當時只有九個項目,亦沒有大型隊際團體比賽項目,所以香港的負擔不大。翌年11月7日港協暨奧委會正式向大英聯邦運動會聯會提出爭辦1978年的聯運會。

沙理士反映各國由衷支持香港主辦(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68-11-7)

這是香港首次提出主辦大規模區域性運動會,倘若成功亦會是首個亞洲地區舉辦聯運會。當時有意見指辦聯運會可令香港更繁榮,但不知何故,到了1970年7月港隊前往愛丁堡參加聯運會時,沙理士卻向傳媒表示香港無申辦1978年的聯運會,亦指香港沒有條件舉辦。

沙理士在1970年時曾經含糊地指香港在聯運會的地位有問題以致未能申辦。(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70-07-22)

即使大英聯邦運動會聯會秘書長R. S. Duncan在1971年6月訪港提及香港曾表示有意申辦,但沒有提出確實日期,又表示他多次收到不同成員國要求香港舉辦聯運會。之後港協暨奧委會又著手申辦1978年聯運會,但在7月21日,輔政司羅樂民(Sir Hugh Norman-Walker)回覆立法局議員王澤森的提問時,指香港無條件在1975年後舉辦大型運動會,推說紅磡和何文田大型運動場地仍處公眾諮詢階段,又指香港酒店和飲食配套難以應付大型運動會帶來約4000名訪客的需求,若興建選手村等基建必須慎重,免得浪費(其實運動會結束後改作公營房屋不就可以了嗎?…)。 英聯邦運動會聯會先後在8月和11月催促港協暨奧委會,在1972年8月24日前要提交正式申辦書 ,但由於港府的迴避(包括不回應港協暨奧委會的要求信函),香港只能放棄這良機。

1979年沙理士在會見英聯邦運動會聯會秘書長Sandy Duncan時,對方詢問為何不申辦1986年那一屆,沙理士再次大聲疾呼指香港應決定爭辦(圖片來源:華僑日報,1979-09-16)

在1979年11月,港協暨奧委會再次向英聯邦運動會聯會提出申辦1986年聯運會,聯會秘書長則建議香港可考慮申辦1990年那一屆。沙理士於11月致函布政司姬達(Jack Cater)表達申辦意向,但布政司在1980年否決了,因為申辦運動會要動用鉅資興建大型場館,影響社會、房屋、交通和教育的資源分配,還憂慮會引來政治問題。

申辦的提議往往胎死腹中,除了是因為香港人普遍輕視體育活動,政府的冷待也是致命傷。港府長久的官僚主義對舉辦大型盛事很卻步,同時從1966年沒有贊助港隊一事就可以看到港府長期不重視體育(反觀新加坡自1958年起就沒有中斷參加聯運會),亦莫視舉辦聯運會為香港在國際的聲譽以及本地體壇發展帶來之裨益,令香港與主辦英聯邦運動會擦身而過。

• 31 7 月, 2022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Comments

  1. 【香港運動員】香港迫於無奈退出英聯邦運動會 - 港識多史|香港歷史社會研究社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