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香港本地遊】六十年代的青衣熱門景點

香港人鍾意去旅行就眾所周知,早在出國旅行未流行的年代,每逢週末都有很多香港人會組團本地遊。當時新界地方仍未發展成新市鎮,大大小小的村落卻吸引了不少城市人去參觀。其中五六十年代的青衣島尚未開始發展,卻是當時其中一個熱門的旅遊地點。至於青衣有咩玩?就等港識多史介紹一下五六十年代青衣的熱門景點啦!

龍溪園

龍溪園是當時富豪陳楷先生的私人別墅,位處青衣碼頭的附近。與虎豹別墅一樣,這座私人別墅都會對外開放。龍溪園佔地大,除了居住及開放參觀,園內更種植了桃花,在農曆新年前更會有大批市民專誠搭船前來選購。除了參觀同揀桃花,不同團體亦會租借龍溪園進行寫生甚至各式各樣的聚會。

近新年當然要入青衣揀返棵靚桃花啦(1960-01-26 華僑日報)
前面小山丘的位置就是當年的龍溪園(相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也園

青衣早年的發展有限,除了一些工業發展外,大部份的居民都是以務農為生。也園是當時其中一個比較大規模的農場,因此當時前往青衣本地遊的遊客都會選擇到也園參觀。當時報章有記載到也園主人非常好客,甚至試過送玫瑰比參觀的旅客。

參觀之外仲有花可以拎走(1960-01-08 工商日報)

六十年代的青衣稻田 (相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青衣楓樹窩村菜田 (相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荔枝園

上面提到,五六十年代的青衣居民以務農為生,當中亦有不少的果園。根據五六十年代報章的記載,參觀荔枝園是當時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活動。除了出產荔枝,當時青衣的菠蘿亦受歡迎。在1953年,青衣一年收成的菠蘿達到十萬個,為島上的農民帶來五萬元的收入。當時的遊客又會唔會買這些青衣特產做手信呢?

學校旅行又點可以錯過去果園參觀呢?(1960-03-21 華僑日報)
報導中的青衣公立學校 (相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三枝香

三枝香的青衣島中心三座相連的山峰,當中最高的南峰亦是青衣島的最高點。現時已經有舖設好的山路登上三枝香,但六十年代的時候,攀登三枝香就需要準備充足。在1961年,庸社行友第一次組團舉行了「青衣環探」登上三枝香,當時更特意提醒參加者要帶備足夠的糧水作裝備。最後當日一行人九點半在青衣集合,完成行程要搭五點的船離開,可見這次登上三枝香並不是一次輕鬆的旅程。

庸社行友第一次組團去青衣郊遊(華僑日報 1961-01-23)

六十年代由葵涌望向三枝香(相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南灣

青衣作為一個島嶼,四面環海當然都有不少海灘,而南灣就是最受旅客歡迎的一個。南灣位於青衣的西岸,但早年青衣的發展區集中在島的東岸,所以交通並不方便。根據當時的報紙報導,團友參觀完青衣墟的工廠之後,需要經過沖尾村,再步行四十五分鐘先到達南灣。當然,如果要離開就必須行返四十五分鐘到青衣碼頭先有船走。

行四十五分鐘去個沙灘,你又會唔會咁做?(華僑日報 1952-05-12)
六十年代的青衣碼頭 (相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鑊底灣

除了南灣,另一個吸引到旅客的沙灘就是鑊底灣。這個沙灘三面環山,因此大部份的人都是直接由荃灣搭船前往,而非由青衣墟步行前往。吸引旅客的原因並不是水清沙幼的沙灘,而是其他的「景色」。1932年,有一個叫香港天體會的組織成立,初時在沙田香粉寮活動的他們因興建城門水塘的緣故,在三十年代末將活動地點遷到鑊底灣。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每逢夏天週末都有數十個會員一齊前來進行他們的天體活動…當然亦因此吸引了很多前來八卦的遊客前來一睹這個獨特的「景色」。

雖然成為了一個另類景點,但青衣居民好似就唔太鍾意(1966-07-13 大公報)
天體營的廁所遺址(相片來源:明報)

隨住城市發展,青衣在七十年代起開始發展成新市鎮,整個青衣島都開始大興土木,現在大部份的地方都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現在想回味一下以前旅客的足跡,恐怕只可以透過以前的報章同遊記去了解。

葵青區

• 15 3 月, 2022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