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港識.吾是IT狗】第三集 ﹕政府部門用人手工作快過用電腦

對於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們而言,無論處理文件還是回覆客戶,電腦都是必不可缺的工具。一旦電腦或是公司系統出現故障,不僅拖慢工作進度,更可能造成計算出錯、誤發訊息等重大過失。可惜世事總是不如人意,就以政府為例,無論是去年民航處啟用的新空管系統還是1978年的工務司署電腦化計劃,似乎都逃不過這些令人頭痛的故障事件。

諷刺政府浪費金錢的漫畫「洗腳唔抹腳」

自1963年香港逐步引入電腦起,政府便開始電腦化各種紀錄及統計程序,例如在1964年起以電腦計算升中試結果、1969年警察考慮引入電腦化電訊傳遞系統。而於前文提及的電腦化計劃,則是動用四千多萬裝置新電腦,取替舊電腦的同時避免人手計算,提昇處理文件的效率。惟新電腦平均每天發生故障兩次,令工作大量累積,惹來各方投訴。新電腦程序效率過低又頻發故障,與舊電腦相較,作業交收時間竟為之加倍!其中建築材料測量師因帳目清單極多,甚至考慮恢復人手處理,對電腦化計劃可謂是最大的諷刺。

工務司署電腦化計劃 四千萬投資新電腦 每天故障兩次 (圖片來源﹕香港工商日報, 1979-01-11)

本年度升中試之紀錄及統計全部用電腦計算 考生級學咭經特別設計使適合電腦計算機官小獲准與考學生名單已決定及已通知其家長(圖片來源﹕ 華僑日報, 1964-01-13)

的確,持續更新硬件軟件對系統安全及效率提昇是必須實踐的一步。然而,改變不等於改善,如果為改而改,除了令員工頭痛,更可引致無可挽回的損失。警察考慮引入電腦系統時,身為警務處長的薛畿輔(註)曾言:「除非確知此係吾人所需者,否則不會花錢。」正如買衫買鞋買袋,置入新硬件軟件前,若能清楚考慮需求、確保貨物質素達標,公司省下不少冤枉錢之餘,員工們的腦細胞也能逃過一死,何樂而不為?

本港警察正考慮採用電腦化電訊傳遞系統 (圖片來源﹕工商晚報, 1969-02-01)

  • 註:薛畿輔於1969年至1974年期間擔任香港警務處處長,於1973年負責調查葛柏案,此事直接促成了廉政公署的成立。
IT電腦

• 18 7 月, 2017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