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港識·食識城也】Episode 5 「鯉門」.我們

上一集和大家介紹了香港西面曾經的邊防重鎮,有兩座炮台坐鎮的東涌。今集就跟大家來了解一下位處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的鯉魚門海峽。提及鯉魚門,大家馬上聯想到的也可能只是海鮮和看「隱世靚日落」的魔鬼山。但其實鯉魚門從古至今也是兵家必爭之處,兩岸遙對的炮台戰績累累。諷刺的,漁業也不是我們想像般,是鯉魚門村民的日常作業,反而開礦採石才是這片烽火之地的主業[1]

鯉魚門炮台改建為今天的海防博物館。(圖片來源﹕Ulifestyle)

真確的鯉魚門海峽位置不單止是現時我們所知的三家村附近,而是連對岸阿公岩附近的海防博物館也是海峽的部分。此處在清朝期間海盜肆虐,因着其地勢險要,海峽沿岸陡峭且浪急,難以登岸,海盜亦選中成為他們的窩藏之地。地形限制亦令漁業未能於鯉魚門蓬勃發展,村民反而看上了沿岸堅固的花崗岩,積極發展採石出口生意[2][3]。其後,港英政府作出戰略部署,在海峽兩旁均建設炮台守衛內港。各式店舖也很有可能是因着這地區往來突然頻繁而開始發展,其後再是基於其地理位置,不少鋼鐵廠、木廠和造船廠,也於較為平緩、近油塘灣位置發展。到近數十年,鯉魚門逐漸亦因二戰結束而退出它在戰略上的角色了。

鯉魚門石礦場遺址(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至於鯉魚門從何時開始發展海鮮餐廳飲食業呢?大概也是基於1957年的東九龍發展計劃,雖把鯉魚門劃入規劃範圍,但不完全的道路發展,令鯉魚門連接筲箕灣水路交通興盛。漁民、水上人繼而借此將漁獲帶至九龍,附近繁多的工廠和當時新建的大批公共屋邨就成為了食客來源[4]。當然,戰後逃離中國大陸的國民黨人及其家庭,亦成了鯉魚門一帶的新勞動力,令鄰近地區急速發展,擴大經濟規模。

可惜,本身就是奢侈品的海鮮大餐,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3年沙士肆虐香港後,食客數量一落千丈。鯉魚門的餐飲業在遇上多次打擊後,聲勢不及當年。但香港人現時興起了對香港製造小吃的興趣,尤其是十分搞怪的「芫荽系」食物。在新潮的食物中,惟獨有一種早於十多年前便出現的芫荽蛋卷則是獨步天下。全人手製作的蛋卷並不是為了應近年的芫荽風,而是老店的一種堅持,它的Signature Food

芫荽蛋卷已經賣了四十年(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要欣賞鯉魚門的傳統風貌民俗史,亦可前往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一睹究竟。它的前身是1946年創校的海濱學校,現時則經有關慈善機構的改善後,成為了承載鯉魚門獨特村落文化的載體,而當區的社區文化徑亦同樣不容錯過。

 

食識城也來到最後一集,希望大家在吃喝玩樂的同時,亦關心一下我們城內發生的兩三事。這些本土事蹟相信和美食一樣,同樣令你回味無窮。

 

[1] 陳嘉文。街知巷聞﹕翻開鯉魚門賊竇史。刊登在明報副刊2013714日。https://www.e123.hk/ElderlyPro/details/256907/74/

[2] 加路思想簿。再認識鯉魚門村。寫於20101119日。

http://carolalbum.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08090

[3] 余詠琪。百年工業 石仔拚出家園。刊登在信報200937日。

https://kwuntong.wordpress.com/2009/03/15/home/

[4] Hung, C.F. 以鯉魚門歷史及考察為對象的香港研究。擷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LeiYueMun/posts/833583600025983

東區砲台飲食鯉魚門

• 19 10 月, 2017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