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2023年5月6日是英王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大典,英國大肆慶祝,而1953年6月2日就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加冕的大日子,英屬香港當然亦隆重其事。港府除了把1953年6月2及3日列作假期,還舉辦多項大型活動, 例如花車會景巡遊、煙花匯演、閱兵等等,不少商家、街坊福利會亦把各處佈置得美輪美奐,讓200多萬港人沉醉在喜慶的氣氛中!
香港重光之後,光華足球隊(由中華電力公司文職人員組成的球隊)的代表在足總的會議上提及到這段艱苦歲月。副民政事務司湯臣(W.M.Thompason)聽到這個故事後,認為要設立一個比賽紀念此事及重製木盾,並且以赤柱的英文名(Stanley)士丹利為名,木盾作為冠軍獎品。
近年大家對香港保衛戰的認識更深,不少珍貴相片也成了保衛戰的象徵,其中一幅1941年11月拍下的兩位…
Continue Reading
1841年1月26日是香港開埠的大日子,但是我們對當天及開埠前後的事所知甚少,幾乎只知道英軍在1月26日在佔領角(即上環水坑口街)舉行了升旗禮。現在讓我們還原這幾天的細節,令大家更了解香港開埠經過。
2020年來到最後兩天,正當大家都為今年作大事回顧之際,原來2010年代亦同樣地來到尾聲。2010年代對比上幾…
2020年最後兩天,正當大家都為今年作大事回顧之際,原來2010年代亦來到尾聲。2010年代對比上幾個年代,對…
「祖師奶奶」張愛玲在學期間在香港經歷香港保衛戰,除了寫下與香港保衛戰相關的《傾城之戀》外,還在1944年寫《燼餘錄》,記下在戰爭中成為香港大學學生的第一身經歷,不是為了記下歷史,「我沒有寫歷史的志願」,也明言自己寫的是「不相干的事」,但這些不相干的話就這樣活生生地記錄在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在為期18日的香港保衛戰後段,整個香港島子彈亂飛、砲彈亂炸,一般市民能否活下去,完全是聽天由命。
香港富商方樹泉卻受幸運之神眷顧——被東江賊打劫,沒事;房子被砲彈打中,也沒事;連三年八個月日治時期也完全不用捱餓,可以說是戰時最幸運的人之一。
香港保衛戰18日天中,守軍奮戰固然可歌可泣。不過戰爭中還有另一班受害人——被戰火蹂躪的普通市民,他們手無寸鐵,卻難以逃過砲火攻擊、盗匪橫行,甚至日軍屠殺。今日的主角是大埔名校迦密柏雨中學的「柏雨」——香港富商屈柏雨。
1900年在英國接收新界的過程中,以元朗原居民為主的反抗軍與英軍打了一場為時六日的戰爭。最終被英軍打到落花流水,吉慶圍和泰康圍更因拒絕英軍進入而被炸開大閘,大閘亦被當成戰利品奪去。當戰爭鏡頭大部分集中在新界時,原來九龍也有一宗反抗軍會襲擊油麻地的傳聞,最後反抗軍有如「流浮山刀手」一樣,久久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