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傳說中,英軍最初在香港島南部赤柱登陸時,得到蜑家婦人陳群帶路,由赤柱經薄扶林去到中上環一帶。當英軍向陳群詢問此地地名時,她以水上人口音回答:「Hong Kong」,這就是香港地名由來的一個說法。
「祖師奶奶」張愛玲在學期間在香港經歷香港保衛戰,除了寫下與香港保衛戰相關的《傾城之戀》外,還在1944年寫《燼餘錄》,記下在戰爭中成為香港大學學生的第一身經歷,不是為了記下歷史,「我沒有寫歷史的志願」,也明言自己寫的是「不相干的事」,但這些不相干的話就這樣活生生地記錄在大歷史中的小人物。
在為期18日的香港保衛戰後段,整個香港島子彈亂飛、砲彈亂炸,一般市民能否活下去,完全是聽天由命。
香港富商方樹泉卻受幸運之神眷顧——被東江賊打劫,沒事;房子被砲彈打中,也沒事;連三年八個月日治時期也完全不用捱餓,可以說是戰時最幸運的人之一。
香港保衛戰18日天中,守軍奮戰固然可歌可泣。不過戰爭中還有另一班受害人——被戰火蹂躪的普通市民,他們手無寸鐵,卻難以逃過砲火攻擊、盗匪橫行,甚至日軍屠殺。今日的主角是大埔名校迦密柏雨中學的「柏雨」——香港富商屈柏雨。
香港第一任港督是砵甸乍爵士,大家對他的認識,不外乎是他簽署《南京條約》,把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畫像內的砵甸乍,一面嚴肅樣子,令人望而生畏。
不過砵甸乍除了《南京條約》之外,其實為香港打下不少根基、大家熟悉的立法會、法院、行政會議,甚至香港第一條路皇后大道也在他治下誕生;但同時他在港的經歷並不愉快,被商人和軍隊排擠、港督府被打劫,連侄仔都在香港病死 。
特首從2004年起,都會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向當選人發信祝賀。祝賀信內容與長短均揭示香港首長如何看待港美關係。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是近代最矚目的一次,至於受美國制裁的林鄭月娥會否繼續這做法呢?一切拭目以待…
尤德於上任後推動香港政制民主化,令香港立法局可以有首次投票。
7月1日對現今香港人可謂百感交集,對英國王儲查理斯亦如是。查理斯在1997年最後一次踏足香港,出席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其間他有兩場歷史性的公開演說,表明英中在聯合聲明中承諾香港「回歸祖國」後會保持「50年不變」,由港人治港及擁有高度自治。皇儲私下的看法早年被公開,現已陸續成真。讓我們來看看1997年主權移交時的查理斯,再看看今日的香港。
六四事件前夕,香港演藝界於1989年5月27日在跑馬地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演唱會,以支援北京八九學運。為時十二小時的馬拉松音樂會,共有兩百多位歌影視台前幕後人員參加。時至今日,不少藝人時至今日聽到記者提起他們曾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不少也是「走夾唔抖」,就讓我們回顧一些藝人當日的表演曲目和今天他們的轉變。
叔何顯理(Henrietta Hall Shuck)是首位有記錄移居香港的女士,在她的日記中記述了香港開埠時的生活、所面對的困難。同時叔何顯理亦熱心傳教及女性教育,現時的顯理中學也是以紀念叔何顯理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