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調景嶺】雙十節下的小台灣

若然大家周圍插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再加上聽到「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歌聲,大家可能都會以為自己身處台灣。可是在香港其實也曾經出現此情此景,最為人所皆知的地方,便要數調景嶺。

時間回到1949年,國共內戰已到白熱化階段。中華民國南部的城市接二連三被共軍入侵而失守,國民黨軍隊潰散逃亡,有些去了台灣,有些則退到中國與緬甸和泰國的邊境,亦有為數不少的國軍和不願被共產黨統治的民眾,沿著九廣鐵路來到香港。起初這班連廣東話也未學懂的軍民,並不是住在調景嶺,而是被政府安置於摩星嶺,由東華三院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

不過摩星嶺接近中環等核心地帶,加上英軍要求收回摩星嶺用地興建軍人宿舍,政府只好另覓地方安置他們。起初政府想在大嶼山起村,可是受到梅窩居民反對。到了1950年6月,一班200多人的親共左派人士來到摩星嶺難民營附近,大跳起秧歌舞來(大媽舞前身?)。不知是舞姿異常肉酸,還是為啖氣,在摩星嶺的軍民按捺不住,紛紛勇武出拳相向,最終形成大混戰,多人受傷。

在左派挑釁下,雙方大打出手。(圖片來源:華僑日報, 1950-06-19)
手多google一下什麼是秧歌舞,只想說:「給我打,往死裡打」(圖片來源:知史)

害怕再有事端的港府唯有在一星期後分批以渡輪送走六千名難民到吊頸嶺。當時那裏還是荒山野嶺,調景嶺是後來救濟署署長取「吊頸嶺」諧音而改名的。大多數難民只有個人行李,於是他們用手頭上的柏油紙和就地拾取葵葉興建簡陋的A字型棚屋。除了有社會局派飯及設立辦事處管理秩序和衛生外,政府亦給予調景嶺居民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因此,自治辦公室便成立,之下更設有糾察隊、茶水隊、劈柴隊等等,情況就有如你玩世界帝國(AOC)要建立新村莊一樣。

國民黨軍民遷往調景嶺的情況。(圖片來源:工商晚報-1950-06-26)
調景嶺居民最初居住的A字型木棚。
A字棚內的生活。

起初,這班國民黨軍民都以為香港只是中轉站,他們一心想前往的,是仍在國民黨管治下的台灣。可惜,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國民黨政府只希望接收年青力壯的居民,老弱傷殘的卻一一拒諸門外。不過為了維持調景嶺對中華民國的忠誠而成為反共的榜樣,國民政府亦成立了「中國大陸同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負責照顧居民生活所需。它亦成為居民與台灣的聯繫,例如救總每年都會資助十名調景嶺學生到台灣升學。如是者,調景嶺的教育、生活和制度便在香港政府、救總及部分教會經營下成型。

「港九各界救濟調景嶺難民委員會」(圖片來源:吳昊)
五十年代的調景嶺。(圖片來源:《調景嶺滄桑五十年圖片》)

在強烈的政治色彩下,調景嶺的氣氛毎逢雙十節當然是異常熱烈。在調景嶺的山坡上居民早已刻上「蔣總統萬歲」及油上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在雙十節的前夕,他們都會爬上山坡除草,又會油上新油。同時為防左派前來生事,村民會在調景嶺的主要出入口把守。到了雙十節正日,到處都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調景嶺不同學校亦會放假及派代表前往調景嶺中學參加國慶典禮和巡遊,台灣亦會派員出席。雙十節可以說是調景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

整個調景嶺的中小學生代表都齊集調景嶺中學,舉行雙十慶祝大典。(圖片來源:多維新聞)
雙十節的調景嶺,大街小巷都很有氣氛。(圖片來源:故事)

時至今日,調景嶺寮屋區已被清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亦越來越難看見,但到了十月十日希望大家知道香港曾有不少人在這天慶祝雙十節

1995年最後一次的雙十升旗禮。(圖片來源:多維新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哋新書《香港柒錄》已經喺各大連鎖書店上架啦!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歡迎同時緊貼追蹤我哋嘅

【Facebook – 刊登最新文章及城中熱話】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 – 過去精選文章分類索覽】
www.wetoasthk.com

【IG – 互動IG Story多史旅行團】
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

國民黨西貢區

• 9 10 月, 2018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